剪報:台灣蔾
凌晨2:01 張貼者: John and Mary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郭耀綸五年來研究台灣原住民使用上百年的作物─紅藜,發現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值得推廣,於是與食品系合作開發紅藜產品,今天舉辦紅藜推廣研習會,讓民眾認識紅藜,以提高紅藜的市場價值。
五年前森林系有一名研究生對民族植物有興趣,發現紅藜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植,於是郭耀綸開始指導系上學生在學校裡種植紅藜,進行紅藜的研究和品質改良,希望能推廣這項健康食品,也希望能幫助原住民創造經濟,他還請來屏東縣春日鄉的原住民到學校指導學生種植紅藜。
郭耀綸說,台灣目前只有屏東縣和東部的原住民有種植紅藜,以屏東縣的排灣族和魯凱族使用最多,其中以三地門鄉使用率最高,除了用來釀製小米酒外,也用來當主食、插花及做頭飾。
郭耀綸表示,紅藜的營養價值極高,它的膳食纖維是地瓜的五倍,優於大部份的穀類,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膽固醇、改善糖尿病及抑制大腸癌的發生。最特別的是紅藜具有高量的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也是稻米等穀類所缺乏,所以可以在米飯中加入紅藜,以彌補必需胺基酸的不足。
再者,紅藜的蛋白質比小麥和白米也高。郭耀綸研究也發現,紅藜的莖、葉及花穗主要為紅、橙、黃、紫,主要的色素是甜菜色素,文獻上記載,甜菜色素可治療腸胃、肝障礙、糖尿病、腸抽筋、咳嗽、支氣管疾病和氣喘,並且有很高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腫瘤效果。
郭耀綸與屏科大食品系教授蔡碧仁及高雄大學葛孟杰教授合作,開發紅藜食品,除了傳統的原住民小米酒外,還有紅藜飲料、餅乾、爆米花、飯糰及麵包 等。紅藜也是插花的高級花材,一支紅藜穗價格是一百元。由於紅藜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但原住民除了釀小米酒外,只有延襲傳統的運用方式,沒有對外推廣,今 天,郭耀綸舉辦紅藜的推廣研習會,邀請屏東縣原住民鄉鎮的代表參加,會中邀請蔡碧仁和葛孟杰介紹紅藜的營養價值及食品的開發,同時現場品嚐紅藜食品。
2008-12-19中央社 穀類的紅寶石 紅藜正名「台灣藜」
農委會林務局與屏東科技大學日前發表「紅藜」研究成果,希望國人重新認識這種具有多樣珍貴價值、學界卻少有研究的台灣民族植物,並將其正名為「台灣藜」。
林務局表示,紅藜為台灣原住民族使用近百年的藜科作物,花穗豔麗,具黃、橙、紅、紫等色彩,種子含有高量的蛋白質、澱粉、膳食纖維及有機礦物質硒、鋅及鍺等。
然而,對此遺傳多樣性甚高的民族植物,過去學界甚少有研究,而有關紅藜之報導始於日據時期,之後雖有紫藜、食用藜及赤藜等異名之利用,然並無系統分 類之正式研究發表,因此台灣地區之紅藜至今尚無法確認其分類地位,且對不同品系的生活史,生理的耐性範圍,適合生長的環境條件,生長潛力等基本生物學性狀 均無研究,基礎資料極為缺乏。
為了揭開紅藜的神秘面紗,林務局2006年起委託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郭耀倫等學者,行為期3年的「民族植物紅藜的永續利用研究」計畫,日前發表初步成果。
林務局指出,紅藜屬台灣原生種植物,其正式學名為台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目前紅藜的栽植技術、種實處理貯藏及植株矮化等技術系統,已建構完成。經分析,紅藜具有高優質的一般營養成分及機能性成分,大大提升紅藜 的經濟效益;紅藜的酵素活性,能增添小米酒風味,並發現含有高量的三種抗氧化POD、CAT與SOD酵素活性,這三種酵素活性可用來預防老化、心血脂,具 有推廣為健康食品的潛力。
未來,林務局將和屏科大合作,在原住民社區推廣種植紅藜、製作紅藜相關副食品,增加原住民部落經濟效益,並對全國民眾推廣此一本土原生物種作為保健食品。
自由電子報 - 神奇穀物「台灣蔾」 渾身是寶 2009-11-27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美國航太總署研發指出,蔾科植物是二十一世紀重要作物,高雄大學與屏東科技大學、中山大學進一步研究發現,台灣蔾的種子、葉子、莖都是寶,單是時下流行的膳食纖維含量就比燕麥片多了近三倍,千年來被原住民譽為「穀物中的紅寶石」。
原民女婿多元開發
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葛孟杰愛上原住民文化,進而成為排灣族女婿,四年前獲得林務局經費,與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楊遠波、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蔡碧仁合作研究台灣蔾。
葛孟杰表示,台灣蔾有十多種品系,為台灣特有,是原住民熱量補給、釀酒原料及慶典裝飾,最高可長至二.八公尺,耐旱、耐高鹽,對貧瘠土地適應力很強,約三個月成熟。
葛孟杰強調,「台灣蔾整欉攏是寶」,種子富含人類必需胺基酸及微量元素,其膳食纖維含量比燕麥多近三倍,可直接拌飯吃,初步發現可降低膽固醇,但仍需與屏東基督教醫院研究進行動物實驗後才能確認,再研發為健康食品。
膳食纖維多燕麥三倍
種子澱粉酶能使麵包膨脹十%,並更鬆軟,也能讓酒類更快發酵,節省物料成本。
種子萃取液內的皂素可消滅大腸桿菌,已研發出手工香皂,因設備成本僅約五千元,計畫將技術移轉給屏東縣來義、瑪家及霧台鄉等遭八八水災重創的原住民部落,推動部落重生。
技術轉移八八災民
葉子汆燙後可當生菜沙拉,富含POD(過氧化酶)、CAT(過氧化氫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酵素,換句話說,不必花大錢買健康食品,吃台灣蔾的葉子就能養生。
曬乾後的莖通常當燃料,但因含有細胞所需的抗氧化物質「Glutathione」(穀胱甘肽),可能進一步開發為化妝品原料。
另外,進一步利用酵素活性與逆境原理將台灣蔾矮化,且只需三天就能將花朵及葉片轉為紅色,形成新的園藝技術,媲美聖誕紅,或當春節應景花卉,協助原住民增加收入。
台灣蔾的功用與主要成分 |
葛孟杰是排灣族女婿,要以台灣蔾多元產品幫助原住民部落重生。(記者洪定宏攝) |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