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用一支火柴交換一所學校
清晨6:28 張貼者: John and Mary
【聯合報╱楊明】
2009.01.23 02:24 am
安徒生筆下賣火柴的小女孩最終在微弱火光熄滅的同時,對於溫飽的基本渴望也隨之破碎;山東濟南換火柴的女孩卻真的換來了一所學校……
楊明
後天就是除夕了,歲暮之際,對於新的一年有祝願,也有期許,告別舊歲迎接來年的時候,應該說點讓人感到溫暖的事吧,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機蔓延的年終,寒冷的景氣讓人分外需要溫暖。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我今天要說的故事不是賣火柴,而是交換火柴,故事的主人翁身高和八歲的小女孩差不多,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成年人。故事發生在山東濟南,女孩因為自己身體的缺陷,對於殘障者的教育特別關心,她有個心願就是在濟南辦一座殘障者學校,但是這個心願的實現談何容易,首先需要一大筆錢,為了籌款,生活並不富裕的她決定仿照國外看來的一則新聞,希望能用交換的方式由小換大,最終換來一所學校。
女孩於是拿著鉛筆大小的玩具火柴上街了,她寫了一份倡議書說明自己的願望,希望人們願意用價值在三元人民幣以上的東西和她交換火柴。一開始,大多數人並不理她,認為可能是一種新的詐騙手法,她不肯放棄,天天上街,像推銷員一樣走進路邊每一家商店推銷她的心願,終於有一天,一位女店員用剛剛買來的收音機和她交換火柴,她繼續拿著收音機找人交換,不久連筆記電腦也換來了,這讓她信心大增。
但是隨著人們對於此事的關注,網路上對於她的批評和質疑也紛紛出現,有人說她沽名釣譽,有人說她其實是想詐財,這些負面的流言使她灰心,當初沒人願意和她交換,她能堅持,現在面對人們的懷疑,她卻想放棄了。還好依然有人願意相信她鼓勵她,不但提供交換的物品,還有人捐錢,她終於想通了,日久見人心,只要她實現了這個別人眼中不可能的夢想,當學校建好時,那些曾經懷疑她的人自然會明白她沒有騙人。
由於這一項交換計畫愈來愈龐大,經手的物品和金錢的數額愈來愈多,她找來了具公信力的單位監管,濟南市的媒體還協助她舉辦了一場拍賣會,將眾多熱心人提供的物品拍賣。安徒生筆下賣火柴的小女孩最終在微弱火光熄滅的同時,對於溫飽的基本渴望也隨之破碎;山東濟南換火柴的女孩卻真的換來了一所學校。
當然,個性理智的人,此時可能會說一所學校光是建設好硬體是沒用的,更何況還是殘障學校,需要專業教育人士的參與,如何維持下去恐怕比籌建過程還要難。沒錯,這樣的顧慮是有道理的,但是面對著身量矮小心願宏大的換火柴的女孩時,我倒寧願感性一點,相信這樣一個讓人敬佩的夢想能愈來愈美好。
送走鼠年,迎來牛年,小時候最喜歡春聯上寫:爆竹一聲除舊歲,既簡單易上口,且有聲有色有氣勢,彷彿不愉快的過往真的在鞭炮聲中化為碎屑。隨著除夕鞭炮響起,期待台灣一年來的亂、悶、慘,統統成為過去,雖然受大環境影響,景氣恐怕難以快速見好,但是溫暖的心仍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
【2009/01/23 聯合報】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