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破產不會被拍賣? - 香港文匯報

晚上7:55 張貼者: John and Mary

國家破產不會被拍賣? [2009-03-04]

冷知識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退潮之後,你才知道誰在裸泳!」在全球信貸緊縮衝擊下,冰島因銀行舉債過度「自食惡果」,政府接管三大銀行後,全國負債超1383億美元,超GDP總值6.1倍,加上股市及匯率大幅跳水。冰島總理哈德(Geir Haarde)去年10月7日宣布,「冰島的銀行神話破滅了」,「小國試圖引領國際銀行業是不明智的」,冰島將瀕臨破產。原來一個國家都可以破產,「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威力不要忽視。

 國家破產後會怎樣呢?被拍賣?冰島政府宣布破產的隔日,ebay英國站就對冰島的拍賣公告,起拍價低得可憐,不足1英鎊,僅99便士,拍賣吸引了26位匿名競拍者參與,出價多達84次,叫價當日上午就漲至1000萬英鎊。當然,這只是「惡搞」之作。

國家主權不可侵犯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國家破產」(National Bankruptcy) 實際是把經濟學名引用到國家領域,用以描述一國經濟的緊急情況,即出現國際收支危機,但國家不可能像企業破產後被債權人接管,所以存在一定的誤導性。

 「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在帝國殖民時代結束後,儘管有國家外債纏身,「破產」數百次,都不會隨著在國際政治版圖上消失,不能被拍賣掉,亦不能淪落為債權國的「新殖民地」,所以上述的網絡行為只是虛擬世界的「惡搞」。

 國家破產不會伴隨統治權「易主」,但國內經濟會引發連串「後遺症」,包括政府宏調措施失效,貨幣體系崩潰,以及通貨膨脹等等。現時較有效處理「國家破產」方式是,由國際貨幣基金(IMF)出面,為欠債國提供「破產保護」,撮合債權國協商,以豁免或延期償還債務(甚至繼續借貸)來解決問題。

羅馬公開拍賣皇位

 總體來看,冰島理論上的「國家破產」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冰島要走過此次危機必將以透支國家信用與幾代冰島人的幸福指數為代價。

 「國家破產」最早出現於公元193年3月28日,當時,兩百名羅馬禁衛軍發動兵變,成功後卻發現財政困難無力治理國家,因此公開拍賣皇位。一位從事海上貿易的富翁朱利埃納斯,以3億賽斯特爾奪得皇位,羅馬成為第一個破產被接管的國家,不過這位「接管者」不久便死於軍隊之手。 ■參考資料:人民日報海外版、廣州日報、環球時報、網絡資料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