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 - 蘭嶼長尾南蜥 遇天敵噬子 黃文山研究 獲國際肯定
清晨6:36 張貼者: John and Mary

【記者洪敬浤台中22日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黃文山發現,蘭嶼長尾南蜥產卵後,若遇天敵入侵,會將整窩卵吞噬,這項研究獲國際知名期刊「行為生態學」(Behavioral Ecology)評為「第1個陸生脊椎動物吞噬己嬰行為的重大發現」。
有趣的是,長尾南蜥台灣南部、東部與蘭嶼都有分布,但只有蘭嶼長尾南蜥發展出護卵、吞卵的複雜行為,台灣本島則未發現,推測可能和蘭嶼長尾南蜥的天敵赤背松柏根蛇的數量多有關。
黃文山是美國康乃爾大學生態與演化學系博士,長期研究蘭嶼本土種長尾南蜥;他說,多數兩棲、爬蟲類產卵後,常放任自生自滅,2年前,發現蘭嶼長尾南蜥具備親代照顧行為,藉此提高孵化率,登上了權威期刊「動物行為學」 (Animal Behaviour)。
透過針孔所拍攝下來的畫面,看到直徑只有10公分的蜥蜴洞,赤背松柏根蛇正接近長尾南蜥的蛋,為了抵抗入侵,母蜥蜴使出吃奶的力氣,不惜和蛇正面交鋒,終於趕走天敵保住蜥蜴蛋,而這是全球首見爬蟲類居然出現有護蛋的行為,令研究員大為振奮。
花了6年時間,原本只是要研究蛇,但卻意外發現,這種長尾南蜥蜴的生物特性更值得深入探討,它背部呈現褐色,頭部兩側各具一條黑寬帶,軀幹最大可已達到12.5公分,一窩大約可以產個8至12顆卵。
黃文山觀測長尾南蜥的親代保護行為時,以長尾南蜥的天敵赤背松柏根蛇來騷擾母蜥,依頻率分1天3次、3天1次,然後在巢穴外架設攝影機,隔天再檢查卵是否仍在。
研究顯示,3年來共發現9次母蜥吞卵情形,全都是1天被騷擾3次的組別,其中8隻還是懷孕中的母蜥。
黃文山說,長尾南蜥蜴在照顧沒有孵化完成的蛋時,如果面對天敵蛇要搶食蜥蜴蛋,寧可自己將蛋吞下自肥,也不願後代成為敵人的食物。黃文山表示,「蛇入侵的頻率很高的話,牠覺得說牠的蛋已經不保了,那不保的話,與其被蛇吃,還不如自己吃了至少獲得一點點能量。」
長尾南蜥是台灣蜥蜴中體型最大者,軀幹可達12.5公分,尾巴長可達軀幹的2倍以上,身體背部為褐色,頭部兩側各有1條寬黑帶,1窩可產2至13顆卵,常出沒樹林邊緣,道路旁排水管也常發現。
0 意見:
張貼留言